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九十六章 四时行焉,百物生焉。 (第2/4页)
起,以此形成了书山老人。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书山老人是孔子的化身。 但两者又有很大的差别,书山老人并没有孔子部的记忆,只是有一些模糊的印象罢了。 而且他有没有孔子那种开放包容的心胸,只是一个抱残守缺的顽固老学究而已。 所以书山老人很容易走极端。 比如孔子留下来的知识,知识这东西本身就可以有很多种阐述,可以随着时代而变化。 但在书山老人的发展之下,变成一门顽固不变的学说,还妄想当成万世不易的‘圣经’。 若是孔子知道后人的这些想法,估计要气活过来不可。 书山老人这次直接化为原形,目的就是为了直接驱动春秋笔,杀死陆离以及他的太平道核心。 一旦驱动春秋笔,必定会耗费一定的才气和气血,书山老人这次这么做,可谓是下了血本了。 不管最后的结局如何,书山老人可能永久失去一部分力量,再也达不到以往的程度。 书山老人化成的圣血飞到天空中的一刹那,立即融进春秋笔中。 咔咔! 巨大的春秋笔缓缓转动,笔杆似乎是被什么东西握住一般,在虚空中书写着什么。 不一会,春秋笔写完,八个大字静静悬挂在虚空之中。 “四时行焉,百物生焉。” 这是孔圣亲口传述的言论。 那时,孔子告诉弟子,他不打算说什么或者做什么,这些都没必要。于是弟子问他:如果你什么都不说的话,那么我们这些弟子怎么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