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官子的科举青云路_武官子的科举青云路 第159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武官子的科举青云路 第159节 (第4/7页)

即兴作诗吟诵:“相思意已深,白纸书难足。字字苦参商,故要佳人读……”

    后面一转折说自己这是最后一次想她了,以后要好好读书奔高中进士扶摇直上去了,边吟诵边哭泣,愣是凭一腔相思苦带火了这股“扶摇风”,效仿他的人络绎不绝,有坐在记里马车上抒发斩断前情的,有立志的,有感慨人生的……让人大开眼界的同时,也叫工部大赚了一把银子。

    到了十一月初,终于有近30辆香车和扶摇两个系列的记里马车在京城的大街上来回穿梭。

    因为乘坐记里马车人都在京城里打转,走得都不算远,三五公里的占一多半,所以一趟下来收回来的都是铜板,沉甸甸的。

    工部每日把铜板数1000个,一两银子串成串,用水桶挑着去户部兑成白花花的银子,十几担换一担银子回来,后来铜板太多了,只好用马车拉着去兑换银子,总是要换成白花花的银子才觉得挣着钱了,工部不再是那个京官提起来都说穷的清水衙门了。

    朝廷众公卿也都在想着,排清水衙门第一的工部大概要让位了,不知哪个倒霉蛋该上去了。

    到了深秋初冬,卫景平清晨去户部点卯就不骑马了,虽说户部也有马厩给喂马,毕竟太麻烦了,冻人还冻马,每个月开销也不小,他往路口一站,招手唤来一辆约好的记里马车,听着咚咚三声鼓响,到地方了,还能休息会儿。

    见他这般轻巧,随着气温日益走低,不少官吏跟他一样,都跑到工部预定了一辆每天五更初来家门口接自己去衙门点卯的记里马车,有家里住一条街的老大人们,甚至还两三人拼一辆车去上朝,把省钱的智慧发挥到了极致。

    比起骑马或者自己马车夫驾车跟着,三五里地的短途确实乘坐记里马车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