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八十七章 皆惊心,至东郡3 (第6/13页)
败论”和“十胜十败论”。 其实,这两者是一回事儿,皆出自于荀彧的隐忧和鼓舞士气。 四胜论是从“度、谋、武、德”四方面展开论述,十胜论则是从“道、义、治、度、谋、德、仁、明、文、武”十方面展开论述。 塔读小说,无广>告^在线免。费阅&读! 比对《荀彧传》与《傅子》,可知郭嘉的立论与荀彧几乎完全一致,连措辞也高度相似。 (袁)绍御军宽缓,法令不立……(曹)公法令既明,赏罚必行,士卒虽寡,皆争致死,此武胜也。--《魏书荀彧传》 (袁)绍好为虚势,不知兵要,(曹)公以少克众,用兵如神,军人恃之,敌人畏之,此武胜十也。--《傅子》 《傅子》的作者是傅玄,他与《魏书》作者王沈、《魏志》作者陈寿处在同一时代,可知“四胜”与“十胜”的基础史源应该相同。 《荀彧传》称此言论的主要作用是激励曹cao,达到“强弱易势”之目的;《傅子》也明确表示,郭嘉献策的背景是“曹cao欲讨袁绍而力不敌”。 (袁)绍既并河朔,天下畏其强……(荀)彧曰:“古之成败者,诚有其才,虽弱必强,苟非其人,虽强易弱。”--《魏书荀彧传》 太祖谓(郭)嘉曰:“本初拥冀州之众,青、并从之,地广兵强,而数为不逊。吾欲讨之,力不敌,如何?”--《傅子》 可见“胜论”的本质是一种精神鸦片,主要起自我安慰的作用。 至于这种安慰剂式的言论,最初的提出者究竟是荀彧还是郭嘉,则难以定论。不过按郭嘉与荀彧同为颍川出身的背景来看,这份言论的原始底稿很有可能是颍川集团共同拟定的。 荀彧字文若,颍川颍阴人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