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890章 (第3/3页)
大的损失,所以这一次捐监的名额控制在一千人,这样也能够帮助朝廷渡过难关,也不会滥发国子监的名额。 而另外一名宰相苗晋卿也提出,如果朝廷接受捐监的是粮食,那么就会导致长安的粮食价格上升,会让长安百姓的日子更加难过,所以要求捐监所用的必须是钱或者丝绢这样的货币,而不能直接捐粮食。 政事堂的建议也被附属在旨意中,皇帝宣布交给东宫来出售这一次监生名额,合计增加国子监的员额一千,按照一个监生名额两万五千钱来算,这就是两千五百万钱! 这笔钱对于鼎盛时期的大唐收入来说并不多,但是对于如今连官员俸禄都发不起的大唐来说,这也算是一笔救急的钱了。 东宫很快喜气洋洋的开始筹备起这件大事,由当今太子,弘王李俶亲自挂帅,在东宫前腾出了几个空房子来,专门挂上了捐监的牌子,开始大张旗鼓的在长安宣布可以用钱来捐监生的名额。 两万五千钱,其实对于长安的富人来说这并不是一笔太多的钱。 长安富甲天下,巨富不计其数,其中也有不少是想要进入国子监混一个监生名额的。 虽然现在的读书人看不起国子监,认为国子监考试出来当官不是正途,但是国子监的招牌依然响亮,也只有朝廷大员和公卿贵族的子弟,才能荫补进入国子监读书。 别的不说,国子监的博士就是普通人根本请不到的名师,普通商人哪里有资格让这些大儒亲自教导自己的孩子。 国子监上三舍的考试算通过率不高,每年只有一二成的监生能够通过。 但是比起科举考试残酷的淘汰率,这个通过率可是要太高了,如果好好读书未必不能通过上三舍的考试,那可就不一样了,那就有了做官资格!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