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832章 (第3/3页)
在吏部等待新一轮的选官。 不过长安居大不易,孙明才既然没出仕,那也要找个谋生的手段,孙明才是个刚刚被裁员的教辅机构讲师,他很快想到一个办法,那就是在大唐风云中重cao旧业。 每年参加科举考试的读书人越来越多,而大部分读书人都只能对着四书五经硬读,每次考试都是碰运气。 自己考上了明经科,当时又对科举考试做过针对性的复习,如果出一份教辅书不是赚麻了? 甚至孙明才还可以在长安办一个科举考试补习班啊! 第五百五十五章 借船 孙明才走访了前面几场科举考试的参加者,让他们默写出试题后汇编出来的最新版本。 除了搜集了近五次科举考试的真题之外,孙明才还花了大的润笔费,请这些在科举考试中取得高名次的往届考生,重新写下了自己策论的答案。 其实这些东西也不是什么秘密,只要在长安久了的备考考生也都能搜集到。 而写的策论也不是什么不能泄露的机密,今年顾况和韦应物的策论早已经传遍了长安城。 但是像是孙明才这样系统的搜集,分析出题思路,拆解优秀策论范文的,还是第一次。 而孙明才自己就是教培机构出身,很懂得如何进行应试教育分析。 他甚至在现实中找来了几名中文系的教授,搜集了几份中晚唐的贴经和策论题目,塞进了书中作为模拟科举试题。 这本《五年科举三年模拟》从出版问世,就立刻成为长安最畅销的书籍。 而且长安无论是达官贵人,还是富商大豪,总有子弟想要科举进学。 长安城里还有大量国子监弟子,以及前面几次科举落榜的考生,他们也都在等待着下一届的科举考试。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