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891章 (第2/3页)
李俶将信将疑的向朝廷上了奏章,请求开放国子监的捐献,在得到了朝廷的批准后,李俶就将捐监的事情交给了窦参来做。 这时候窦参又向李俶建议道:“殿下,捐监的钱都是要入国库的,我们cao持了这么久,如果都只是给朝廷做事,那就太亏了。” 李俶也点点头,自从建议朝廷开放捐监以来,李俶背负了很多骂名,御史台的那些御史们不停的上书斥责自己,搞得李俶都十分的郁闷。 也不想想开放捐监是为了谁的俸禄! 听到窦参这么说,李俶也起了别样的心思,是啊,自己忙了这么久,都是给朝廷收钱,那样也太亏了。 只听到窦参说道:“朝廷规定是要折合五十旦粮食的钱,又要求捐监的名额只能在一千人之内,我们可以这样cao作……” 窦参在李俶的耳边说道,李俶听得眼睛一亮说道:“这样真的可行吗?” 窦参自信的说道:“当然可行!” 李俶拉着窦参的手说道:“时中,那这件事就交给你来办了!若是真的能为朝廷为东宫敛得钱财,那你就是大功劳一件!” 窦参在东宫清理了几间空屋子,接着挂上了牌子,又在《长安日报》上刊登了一则告示,将朝廷开放捐监的事情刊登在了报纸上。 接着窦参又让人在长安各个门上都贴出了捐监的消息,整个长安城立刻轰动了! 要知道以前的国子监,必须要是朝廷五品以上官员的子弟,或者是有爵位的勋贵子弟才有资格在国子监进学的。 长安也有不少有钱的富商,但是他们的子弟却没有做官的机会。 在大唐,做官绝对不是有钱就可以的。 进入官场的几条路,荫补、国子监和科举,这三条路都是对读书人开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