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分卷阅读235 (第4/4页)
沂州已经将近一年,不知道肥料在应付完春耕后,还有没有剩余的用在这棉花田上。 邱裕以为陶笉然是在考察自己的功绩,连忙答道:“已经在各个村落推广完毕,最迟的村落在春耕时已经能使用上粪肥了。” 沂州的沤肥条件可是得天独厚,因为沂州百姓他们会养羊!有畜牧就代表有许多粪便,可以用于沤肥!不同于其他地方,一大家子每天的排泄物,沤出来的肥都只是勉强够用,沂州要是缺肥,那可真就是邱裕的锅了。 陶笉然又问了十名农户家中的沤肥情况,得知不用担心肥料问题后,便思考起了水源。 沂州气候干燥,境内有一条沂水河,水流量不到一万,支流也很少。沂州官府在农闲时,都会组织去挖新河道。但是由于官府拿不出多少工钱,沂州人口也不多,所以收效甚微。 沂州府毗邻沂水河的主干道,在主干道两旁有着沂州最为肥沃的农田。但这棉花田,离沂水河的主干道有十多里的距离,离沂水河最大的人工支流,小沂河也有五里,想要开凿新河道,显然时间不太够,水车在这时候也派不上多少用场。 陶笉然思索无果,刚想到处转转找找灵感,忽然跟着他来沂州的一名小厮呼哧呼哧地跑了过来:“老爷,管家让小的给您带句话,工匠们已经到府里了!” 闻言,陶笉然眼睛一亮。俗话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这群工匠在宁安的时候给他做了那么多稀奇古怪的东西,说不定能从他们那里得到一些灵感! 陶笉然连忙告别邱裕,往府里跑去。 这次来的工匠有五十人,其中木匠十人,水泥匠十人,还有烧砖烧瓷烧玻璃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