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搞义务教育_分卷阅读173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173 (第2/4页)

  其中一对爷孙,互相搀扶着,挑着一担的水往田里走去。那孙子看起来年纪不大,皮肤被晒得黝黑,个子矮小,身上也是瘦的皮包骨。他看着前头爷爷佝偻的背影,眼眶一红,鼓起勇气道:“爷爷,咱们去宁安吧!”

    爷爷闻言,脚步一顿,却没有搭话。孙子并不放弃,继续道:“爷爷,咱们去宁安吧。您可以去福善堂,我不去行知小学,我可以赚钱养您!”

    第118章 118

    到了五月, 夏天开始悄然降临。北方地面开始大面积地龟裂, 庄稼大片枯死, 较小的河流已经断流。只有一些紧邻大河的地方, 还能勉强有庄稼存活。但看地里的情况, 今年即使有收成,恐怕也养活不了多少人。

    也不知道是从什么时候开始, 宁安附近陆续出现了许多长途跋涉过来的百姓。他们筚路蓝缕,互相搀扶着。许是福善堂和行知小学的原因,这群人中多半是老人带着小孩,有少数是一家老小。cao着nongnong北方土话腔调的官话,艰难地往宁安的方向前进。

    岳州是宁安最北的一个州府, 戚博翰第一时间发现了这群人,立即派出了在北方长大的人前去接应。

    如今还有三个月便是新学年, 陶笉然并没有安排新来的孩子入学,而是让他们暂时住在福善堂, 等九月再直接入读一年级,新生的身份总要比插班生好一些。很快, 原本还很空旷的福善堂, 逐渐变得热闹起来。

    而那些拖家带口过来的百姓,宁安也没有拒之门外, 翁元基带着手下, 给他们安排到了一些地广人稀的村子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