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248 (第2/4页)
润不高的粮食,但是每车带那么五六斤,还是可以的吧! 邱裕听完陶笉然的计划,这才知道一个人脑子能好使到什么程度,对陶笉然更是佩服得五体投地了。 ☆、172 第二天, 沂州城门口, 就贴出了一张告示:从五月份开始, 每个进城的商队,一车要带五斤的粮食, 在城门口进行登记交换。官府会用比该款粮食的市场价高一成的价格收购。五月一日后, 没带粮食的外来商队,一车要交一两银子的罚金! 陶笉然还特意去信给王琬凝,让民生日报把这个消息, 隔一周就刊登一次。 现在是四月初,有一个月的缓冲期, 如果在此期间内都没得到这个消息的商队,那真的不好意思了。毕竟沂州城里的粮食, 最多只能撑到五月份, 不采取点强制措施,整个坞堡计划就要崩盘了! 而商人们知道这一政令后,实在是一言难尽。 五斤粮食吧,说多也不算多,带上也不会影响商队原来要装的货物。而且带过去他们还能回本和赚点蝇头小利, 算起来是沂州官府吃点亏? 但是也有人算出来, 官府以高市场价一成的价格收购, 摆明就是抢啊!从别的地方运去沂州的粮食,最少也要翻倍才肯卖啊! 对此,陶笉然也写了一封时事点评,让民生日报刊登去。 陶笉然的文章不长, 加起来不过五六百字,中心思想只有一个:沂州产粮少是众所周知的,本地百姓都不够吃,如今还要招待这些外来行商,那沂州本地百姓岂不是只有饿死的份?!入城收你点粮食咋了!磨磨唧唧的干脆别来了,沂州还省了粮食呢!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