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十六章 打假 (第1/6页)
90年代。 义乌在集聚效应下有了‘买全国、卖全国’的趋势,随着当地引导更多的工商户进入市场中,经营商户慈宁宫简单的买卖商业拓展到依托市场发展的小商品加工业的转变。可是也正因为市场逐渐变大,越来越多的人进入市场里面,更多的人认识到品牌商品的热销。 他们不想着去弄到更多的正品商品,反而对于小作坊的假冒伪劣产品产生的利润很是眼红,一时间市场上充斥着全国各地弄到的A货。 当地好多人当初是从鸡毛换糖干起来的,讲究的就是进四出六,赚到一百块钱,六十要划给别人,比如说让为自己出过力,帮过忙的朋友,左邻右舍;剩下的四十才是自己的。 开四门,讲究的就是每到一个新地方都要广交朋友,东南西北各个方向都要摸清楚,四面八方的关系都要搞好,能帮人家的就出手相帮,谁家缺什么、多什么都得记挂清楚,这样才能挣到钱。 不欺瞒顾客,出门在外要诚实,欺瞒是自断财路,砸自己饭碗的,算计别人一千,自己划拉八百的事情都是不能做的。 但是现在义乌商场里面的人混乱的不行,早就忘记当初敲糖帮,鸡毛换糖的规矩,让金钱迷住了自己的双眼。忘记了宁可少赚取一分钱,多替别人想一想,不能以压榨上下游的利润为代价,宁可做赔本,不能做绝了的规矩。 一开始赵舒城也不清楚这件事,但是陈江河却知道市场上多了很多所谓的国际大牌产品,尤其是以服装、鞋子、皮包等等为主。 杨氏集团最近这些年涉及到服装跟皮包等行业,他们的产品也出现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