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臣的艰辛路(科举)_分卷阅读225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225 (第1/4页)

    跟宋大人坦白,他目前虽然考了赤忠馆进入吏部锻炼,但实习期满,他是打算回国子监参加两年后乡试的。

    所以让他接触乡试、会试的考题真的没关系吗?

    谢行俭心有所想,便神色凝重的将他准备参加两年后乡试的事向宋大人报备了一番。

    “你不准备留在吏部?”宋通诧异,不解道,“怎么想着要回去参加乡试?”

    见谢行俭态度坚决,宋通苦口婆心道,“你可要想清楚了再回答本官,你能以秀才之身进入吏部,已是一番荣耀,如今吏部鱼龙混杂,如果你能在这里混出个名堂,日后的位份不会比一个进士低。”

    谢行俭心头一凛,他入京后打听过历届科考进士目前的状态,这些人中,唯有徐大人是特例,年纪轻轻就登上高位。

    其余的新科进士,不管是一甲、二甲亦或是同进士,几乎混的都不怎么样,貌似还挣扎在地方底层,当然,进士科要排除掉那些中高层的世家子,世家子他们在朝中有族人扶持,只不过,他们官途走的虽然坦荡些,在朝廷中却也没一二冒尖的。

    反观从国子监赤忠馆出来的师兄们,十之五六混的都相当不错。

    大理寺卿木庄大人就是从国子监走出来的,让人感到不敢相信的是,木大人比徐大人还要年轻,且升迁比徐大人还要快。

    撇开木、徐二人卓越的办事能力,只论官途通畅的话,木大人似乎更胜一筹。

    国子监的监生几乎都有背景,一旦进入朝廷,只要不犯原则上的规矩,升迁的机会都会比新科进士多,且速度快。

    “朝野上下,监生最盛。”谢行俭突然感慨。

    “你既然知道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