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60章 (第3/4页)
”邓玉函也道。 众人集思广益,开始了重新设计,邓玉函懂得机械,但是一些精巧东西却做不出来,于是便派人去了澳门,雇佣了几位来自欧罗巴的钟表匠。 终于,在大半年后,由一个瑞士人叫怀特的表匠制作出了“飞梭”,飞梭放在特制的槽中,借助于一条特制的绳索带动织梭,织工拉动绳索使其来回飞越梭道。就效率来说,比原来手掷梭子方法相比较,效率提高一倍,布面也比原来的宽了一半。. 纺纱机,王徵提供了一个思路,把原本横着的纱锭竖着放置,这样就可以用一个纺轮带动更多的纱锭。王徵和邓玉函合作,按照这个思路设计出了新的纺织机,可以用一个纺轮带动八个竖直纱锭,把效率提升了一倍。后来又进行了改进,可以用一只纺轮带动三十二个纱锭,效率进一步提升。 在水力纺纱织布机初步发明出来后,朱由检便下令建立纺织工场。一开始是准备在北京城外永定河边建场,后来徐光启提议,可以把工场设立在天津。 理由是天津守着运河,从山东河北各地收购的棉花可以通过运河运到天津,生产出来的棉布也可以通过水道运往外地甚至运出海外。而若是把工场设在北京的话,运输需要先经过运河到达通州,然后从通州经陆路转运,非常麻烦。 而且天津卫城以东,靠近海边有大量的盐碱地,这些地方种植庄稼产量极低,很多都是荒地,购地的成本很低,甚至可以直接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