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任我行之二_第148章:西洋人的修仙路(1)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48章:西洋人的修仙路(1) (第2/6页)

的光芒反过来照射,从而恢复了原始的真性。”这就成功避免了修炼者的人格分裂风险,而使心灵获得了升华有神性。

    这种精彩的“心理学分析”,竟恰当地道出了“玄门道教”中依靠“内丹术”来“炼魂制魄”和“变识神为元神”的“心理学”含义,从某个未知角度证明了“意识决定物质”,也就是唯心主义的“精神第一性,物质第二性”。

    既然“魄”和“识神”都是种种欲望、意愿的主使,那么,“消阴灭魄”就是要从世俗的种种负累中解脱出来,这就是“修真”的体现,比如道士进山修炼,和尚出家修行,苦行僧远离红尘,基督徒虔诚祷告等等。

    正是基于这样一种心理学立场,荣格说这部道教著作的目的,就是要通过对无意识的理解,使我们普通人能从各种“欲望”的控制中解脱出来。也就是说,一切过于追求物质享受和权利欲望,最后会无意义。

    按照他的理解,这部书教导人们如何把“意念”集中在最深层的“光”中,以便摆脱所有外部和内部的纠缠,把“生命意志”导向一个没有具体内容但又允许所有内容存在的“意识”中,就是打坐炼气时要静心凝神。

    这正是这部典籍中所谓“凝神祖窍,系念缘中,而后了却尘缘”的意思。只不过,西洋人荣格坚持用现代心理学概念来解释这些神秘的东方宗教观念,并使这种古老的东方信仰完全心理学化,大有利于普及。

    那些致力于“修仙得道”和“长生不死”的西洋人,得到了《太乙金华宗旨》的功法内容:第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