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49章:西洋人的修仙路(2) (第2/6页)
质’与‘暗能量’,必须同频共振才能互相吸引。 天地之‘光华’,布满大千,一身之‘光华’,亦自漫天盖地,所以一回光,天地山河一切皆回矣。人之‘精华’,上注于目,此人身之大关键也。子辈思之,一日不静坐,此光流转,何所底止?! 若一刻能静坐,万劫千生,从此了彻。万法归于静,真不可思议,此‘妙谛’也!然,下手功夫,由浅入深,由粗入细,总以不间断为妙。功夫始终如一,但其间冷暖自知,要归于天空海阔,万法如如,方为得手。这说明,打坐炼气时不仅能通过凝神静思来锤炼‘精神力’和意志力,而且还能提‘炼气化神’的效率。 圣圣相传,不离‘反照’,孔云‘致知’,释曰‘观心’,老云‘内观’,皆此法也。但‘返照’二字,人人能言,不能得手,未识二字之义耳。这说明儒、释、道三家都认为‘静心凝神’能让人发现自己平时发现不了的东西。 反者,自知觉之心,反乎形神未兆之初,则吾六尺之躯,反求个天地未生之体,今人但一、二时中间静坐,反顾己私,便云反照,安的到头!说明‘打坐炼气’和‘静心凝神’不能太急躁,否则浪费时间且无效。 佛、道二祖,教人看鼻尖者,非谓着念于鼻端也,亦非谓眼观鼻端,念又注‘中黄’也。眼之所至,念亦至焉,何能一上而一下也,又何能忽上而忽下也。此皆误指而为‘月’。毕竟如何? 曰‘鼻端二字最妙’,只是借鼻以为眼之准耳。初不在鼻上,盖以大开眼,则远视,而不见鼻矣。大开失之外走,易于散乱。太闭失之内驰,易于昏沉。惟垂帘得中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