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44章:线膛炮与滑膛炮 (第4/5页)
种弹药一旦受潮还没有办法使用,不如射箭呢。在进入到中世纪后,欧洲士兵开始排成长队,然后利用排队射击展开战术。 此时,出现的这一状况并非是他们很勇敢,而是他们这样做的命中率非常高,在几轮排队枪击之后,剩下的人员,还需要用刀剑来拼杀解决。这是因为“滑膛枪”射程近,精准度低,装弹麻烦,效果不理想。 到了西元15世纪,亚平宁半岛南端的意大利那不勒斯王国军队最先出现了装备“线膛枪”的情况,子弹装入到下方气口位置之后,可以得到快速提升。假如这在战场上的话,或许会是很要命的事,因为卡住。 “膛线”可让炮弹射击精度更高,且让炮兵在战事当中的地位逐渐上涨,成为战场上非常可怕的力量。 其实在历史发展中,“线膛炮”逐渐壮大时,“滑膛炮”应该要退居二线才对,但此时出现的凸起力量,让这种配置逐渐变得强大起来,那就是后世以“坦克”为代表的“装甲部队”力量,为“滑膛炮”带来全新生命力。 后世实战证明,“坦克”、“装甲车”想要在最原始快速前进中实现更大膛压增加射程,而“膛线”反而会消耗一部分能量,才可使炮弹逐步旋转。经过对比后发现,“滑膛炮”的寿命更长,而且制造工艺更加简单。 “膛线”作为枪炮的“灵魂”,它可以分成不同种类。在历史长河当中,“膛线”从无到有,从简单到复杂。凭借自身与众不同的特性,使得“线膛枪炮”逐渐走向历史舞台,并顺其自然成为了“枪炮灵魂”的主导者了。 不过,“滑膛炮”的性价比就未必不如“线膛炮”,因为在崇祯帝咬牙将最后到手还没捂热的50万两银子也忍痛割爱下,徐光启及其“洋人助手”们竟然破天荒地想到了不用“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