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47章:金花的秘密 (第3/5页)
自先天之“元气”,还有“天光”、“元神”、“真性”等诸多名目。 按道教的说法,人在未出世之前,先天之“真炁”就已进入父精母血的结合体中,待人出生后则居于两目之间的方寸之中,即藏在“心理”。因此,“灵台方寸山”与“斜月三星洞”就是指“心”!人要想长寿乃至不死,就必须通过一定的法术锻炼体内的精、气、神,抱守真炁,炼就金丹,便可以飞升成仙,长生不死。 《太乙金华宗旨》的“元神识神”章中有“一灵真性,即落乾宫,便分魂魄”的说法。《说文》释“魂”为“阳气也”,“魄”为“阴神也”。所谓的“魂魄”其实就是源自身体的本能意识与条件发射,根源在“父精母血”。 中国古代典籍中多以“魂”为可以游离于人体之外的“精气”,而以“魄”为依附于人体而存在的“精气”,故《宗旨》说魄为“沉浊之气,附于有形之凡心”,而魂为“轻清之炁,自太虚得来,与原始同形”。 西洋人中的德国汉学家卫礼贤把“魂”译为Animus,而把“魄”译为Anima,从这两个单词的拉丁文本义来讲,都有“心灵”(mind)的意思,而anima偏重于“灵魂”(soul)方面,似有阴性倾向,而animus偏重于“精神”(spirit)方面,似有阳性倾向,卫礼贤正是在这个意义上移用这两个字的,这也是中西文化诧异。 但是,在西洋人荣格的心理学词典中,anima指男性中潜在的一种女性倾向,而animus则指女性中潜在的一种男性倾向,这显然与“魂”、“魄”的实际含义相去较远,更搞笑的是在英文中animal特指四足动物。 按照这部道教典籍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