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任我行之二_第143章:神机营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43章:神机营 (第4/5页)

起者均有之,炮尾端平,部分炮有炮耳。

    到了嘉靖年间,明朝又从来华的葡萄牙人那里得到了佛郎机铳炮,并逐渐掌握了其制法,使明军的火器装备水平又有了提高。《明史》记载佛郎机炮:“铜为之、长五六尺,大者重干余斤。小者百五十斤……以子铳五枚贮药置腹中,发及百余丈。”这说明,这时候的“弗朗机”火器的射程可达三百步,威力较强。

    这种火炮的优点是以子铳预贮弹药,不必临时装填,可加快发射速度。“弗朗机”火炮的缺点是身管较短,和红夷炮相比,不能拥有较远的射程,在六七百米时命中率最高,比明朝本土火器更具有作战威力。

    明朝正德十二年(西元1517年),一支由四艘帆船组成的护航舰队将葡萄牙派往明朝的首位使臣皮雷斯送达广州。入港时,按欧洲惯例,葡萄牙舰队指挥官费尔南下令升旗鸣炮,以致被误认为是要开炮滋事。

    经过一番煞费周折的解释,明朝官员方才疑云渐消,但引起惊扰的葡船火炮却受到明朝方面的格外关注。亲历其事的广东官员顾应祥曾在一篇文章中这样写道:“正德间,予为广东按察司佥事,时巡海副使汪铉进表赴京,予带管海道。蓦有番船三只至省城下,放铳三个,城中尽惊。”说的就是葡萄牙人的这件事。

    这种令人震惊的欧洲火炮,因“葡萄牙”国名当时用广东话念就是“佛郎机”。因此,葡萄牙舰船上的火炮也被当时的广东百姓们叫作“佛郎机”,这就是流行于当时欧洲早期“后装炮”,也是一种最常见的“滑膛炮”。

    “佛朗机炮”与后来的“红衣大炮”(“红夷大炮”)结构不同,因为“佛朗机炮”是一种“后装滑膛加农炮”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