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50章:西洋人的修仙路(3) (第4/5页)
夫回光,其总名耳。功夫进一层,则光华盛一番,回法更妙一番。前者由外制内,今则居中御外。前者即辅相主,今则奉主宣猷,面目一大颠倒矣。 法子欲入静,先调摄身心,自在安和,放下万缘,一丝不挂。天心正位乎中,然后两目垂帘,如奉圣旨,以召大臣,孰敢不遵。次以二目内照坎宫,光华所到,‘真阳’即出以应之。离外阳而内阴,‘乾体’也。 一阴入内而为主,随物生心,顺出流转,今回光内照,不随物生,阴气即住,而光华注照,则纯阳也。同类必亲,故坎阳上腾,非坎阳也,仍是乾阳应乾阳也耳。 二物一遇,便扭结不散,絪緼活动,倏来倏去,倏浮倏沉,自己元宫中,恍若太虚无量,遍身轻妙欲腾,所谓‘云满千山’也。次则往来无踪,浮沉无辨,脉住炁停,此则真交媾矣,所谓月涵万水也。 俟其冥冥中,忽然‘天心’一动,此则一阳来复,活子时也。然此中消息要细说,凡人一视一听,耳目逐物而动,物去则已,此之动静,全是民庶,而天君反随之役,是尝与鬼居矣。 今则一动一静,皆与人居,天君乃真人也。彼动乃与之俱动,动则天根;静则与之俱静,静则月窟;静动无端,亦与之为静动无端;休息上下,亦与之为休息上下,所谓‘天根、月窟闲来往’也。 ‘天心’镇静,动违其时,则失之嫩;‘天心’已动,而后动以应之,则失之老;‘天心’一动,即以真意上升‘乾宫’,而神光视顶,为‘导引’焉,此动而应时者也。 ‘天心’既升乾顶,悠扬自得,忽而欲寂,即以真意引入‘黄庭’,而目光视‘中黄神室’焉,既而欲寂者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