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任我行之二_第131章:王公公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31章:王公公 (第2/5页)

造成一个悲情的末世君王,直接依据就是崇祯死前的“袖袍血书”。

    同时,清朝还宣扬明朝已经灭亡,且是亡于李自成作乱,而非亡于“大清”,便成功地把矛盾成功转移到早已经死了的李自成身上。就在崇祯皇帝的形象被清朝美化之后,亡国之君的身边人也随之被美化了。

    这其中有一个老太监,竟被清朝顺治皇帝称为“忠臣烈士”,还专门为他立碑刻传,并赐予谥号“忠”。

    这个老太监就是崇祯身边的亲信太监王承恩,也就是刚才奉命前往“尚书台”请“户部尚书”入宫的人。

    王承恩原本是宫里的一个小太监,长期在宫里做着低级太监从事的脏活累活,因为他家里穷,没有受过教育,也没太多文化知识,更没有干过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业。入宫之后,在大太监曹化淳手下当差。

    王承恩的发迹,具有很大的偶然性。其实,太监们想要发迹,偶然性占了绝大部分因素,比如冯保,比如魏忠贤,都是因为一次偶然的机会,遇上了皇子,取得皇子的信任,等皇子长大后,继承了皇位,十余年如一日陪伴在皇子身边的太监们很快就会飞黄腾达,因为年轻皇帝不想自己被“官场”、“朝局”所羁绊。

    王承恩的发迹,也是这样。崇祯皇帝年幼时,曾失足掉进了一个池塘里。他身边的小太监看到之后,手慌脚乱,大呼小叫,但是没有一个人敢贸然下水救王爷。只有王承恩,他见小王爷落水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