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359章 (第3/3页)
这也导致还有其他人,是受吏部调任,来南地受苦熬日子的。 他们都想离开这里,要离开,少不了上下打点。 打点时,又能获知别的小道消息。 比如说,江老三把亲生的孩子,送去老太监府上当侍妾。 这件事在京城不是秘密,碍于黄公公的面子,平时没什么人提及。 现在黄公公死了,江老三也落魄了,被贬到津口县,连官印都被人夺了。谁还瞧得起他? 这件事传开以后,就天天有人在他家大门吐口水。 江老三家的孩子多,老大成亲了,老二离家在外,往下排开,老三老四到了说亲的年纪。 老三是小姐儿,长得比较文秀,普通样貌。老四是个儿子,没点本事,又把哥哥们的坏习惯都学到了,成天里游手好闲,招惹是非。 江老三原想着,三姐儿再怎么也是官家千金,在津口这个小县城相看亲事,是件易如反掌的事。 结果没人敢娶三姐儿。流言传得很难听,说他能把二哥儿送给老太监,三姐儿怎么就不能送给某个上官? 好好当个官,儿女没跟着沾光,反被他养成了家妓、官妓。 这话实在难听,江老三气不过,跑出去找人理论。 找的自然是能获知这个消息的同僚们。 人家不跟他打嘴炮,他名义上还是朝廷的官员,都谨慎着不打他也不骂他。 但敲锣打鼓的,把他找人理论的事,大声宣扬大声喊。 江老三做出了不要脸的事,别人把这件事说出来,他又要脸。 他百口莫辩,除了让人闭嘴,就只会重复“不是这样”。 那些人问他:“不是这样,那是哪样?你家二哥儿是不是送去太监家里做侍妾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