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郎家的咸鱼翻身了_第240章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40章 (第2/3页)

,我们家会安排人下乡,到你们村子里送货上门,大家放心,都能买到!”

    这话说出来,人心尽得。

    心里急着庄稼的农户们,感动得泪汪汪的。

    县里百姓都在说:“这赘婿不会做生意,心地还是好的。”

    又有人说:“心地不好,怎么做得出白送的生意?”

    把他们当衣食父母呢。

    来江家买东西的人,不自觉挺了挺腰杆。

    他们是花钱的人,他们腰板硬!

    和豆油一样,养殖场的发展时间要更短,只是家禽家畜的生长月份足够,就能下蛋孵化。

    家变过后,农庄焕发新生。带动留下的枫江百姓,投入生产建设,至今已孵化两轮。

    两轮的数量,管不到满县的嘴巴。

    跟逛小集的店面补货一样,这类活物数量不够,同样需要补货,要另找供货商、合作商。

    不拘是个体户还是大商户,谢星珩还亲自去找李屠户谈了生意。

    李屠户开了丰州县最大的猪rou摊,徒弟都收了八个!供应着县里大小酒楼的猪rou。

    他已有单干的资本,屠户性烈,有把子力气,杀猪刀、剔骨刀玩得溜。谢星珩过去谈生意,他刀就放旁边,大有一言不合就动手砍人的架势。

    这般作为,更显心虚——他怕江家以大压小。

    谢星珩是有诚意的。

    李屠户愿意合作,以后五五分账。

    江家出养殖技术、提供饲料、安排兽医入驻李家的猪场,同时负责经营、销售。

    李家猪场,包括养猪的、杀猪的人,都成为江家附属产业和职工。

    是对赌协议,一年内,李屠户所挣净利润,没有达到三千两,算江家输。

    江家输,以上条件无偿提供。跟李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