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46章 (第2/3页)
谢星珩的人,不知道去了哪里。 谢星珩出尽风头,满县里谁不知道江家赘婿“傻人有傻福”,不会做生意,还把银子挣了! 因为他的衣食父母们为他忧心。生怕他受挫折,江家铺子有的东西,他们就不去别地买。 有关李家的舆论在县里扩散时,谢星珩在办实事。 他帮着乡亲们培养下一代。各村县,都选拔适龄的孩童,去江家农庄,接受集体教育,学做兽医。 这一行很辛苦,也很累。 挑人条件,只要报名都行。 没有学医的天分,也能学点医理,做兽医助理,也算一条出路。 县城里养殖场开不起来,人员是要定居乡村的。谢星珩有预感,这批人才,会全国开花。也就是家里穷得吃不上饭的人家,才舍得孩子走远。 所以留给县城里的人才培养计划,是扫盲。 先扫盲,再做管理培训。 饼子盘大了,各处缺口就多。 请人更快,但与乡亲们的关系就淡薄了。 这样加强绑定,也更有归属感。 企业有了集体荣誉感,不说走多远,在当地做龙头,完全没问题。 这也是他展现的价值。 会挣钱,也会守财得人心。 他频繁下乡,还有一个目的。 小鱼的生辰要到了,夫夫俩最近同城忙碌,相伴时间甚少,其他事情放一放,他要给小鱼准备一个难忘的生辰礼。 不能在小鱼生辰之前,拿下李家油坊,是他心中一大憾事。 他在乡下跑,县上事务,就转到了江知与这里。 李玉阳锲而不舍,三封拜贴无效,终于肯亲自上门了。 江知与怀着孩子,两家矛盾大。父亲跟爹爹怕他受了冲撞,不让他见。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