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36章 (第2/3页)
头的热闹,跟江知与说:“我高考的时候,都没这么紧张。” 他的话,让江知与疑惑。 “这不是你第一次考乡试吗?” 谢星珩让他不要在意细节。 “我那会儿考试,还有人来采访的,就是在考场外等着,第一个出来的考生,会被问问题。这会传播出去,要是这个考生,说了利于民生的问题,简直配享太庙。” 比如取消调休。 虽然休息日跟卷王无关。直到他猝死,也没停止调休。 贡院外头也有很多人等着,有些是家属,有些是家属请的人。 一群人扎堆,只等考试结束的生意。他们见了考生就会冲出去,一顿“文曲星下凡”招呼,给人夸得飘飘然。再问清楚考生姓甚名谁,若是他们要接的,后头还有一场热闹等着,能沿路夸到家属身边。 若不是他们要接的人,也能喜庆笑笑,送走这位,再迎下位。 这是个气氛组,一个人可以挣好几份银子,收费不算高,十文钱到五十文钱不等。 十文钱就接一次,不论是不是他们家的,喊完了就算接过。 五十文则可以包场,一天里都能问。 江知与说了个时髦词,“这些‘夸夸机’互相认识,各分几个名字记,免得喊漏了。我记得你喜欢听夸夸?我给你买些。” 谢星珩怔住。 这就是古代版“夸夸群”吧? 的确时髦。 看他很开心,神色不见紧张了,江知与又说:“你若喜欢被采访,我也能给你叫些人来。” 如果这是在现代,或者现在并非科举考试,谢星珩会欣然答应。 采访就采访,他不带怕的。 可惜没有如果。 他也是个要脸的人。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