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局土木堡,大明战神有点慌_第151章 何为礼法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51章 何为礼法 (第5/7页)

下人纷纷效仿,岂不是礼乐崩坏,国将不国?”

    朱祁镇并没有急着去反驳他,因为在当时人来看,这些确实就是真理。

    可是,真的对吗?

    以礼治国,顾名思义,就是运用礼制去治理国家。

    孔子的原话是,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耳且格。

    大致意思是说,用政令来治理百姓,用刑法去整顿他们,百姓就会避免于犯罪而受惩罚,却没有廉耻之心;用道德引导百姓,用礼制去教化他们,百姓不仅会有羞耻之心,还会有归顺之心。

    这个礼,就是周礼。

    周礼规定了一整套在衣食住行方面必须合乎尊卑等级身份的仪礼规范,并发展成指导人们行为的基本准则,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所谓的礼法,就是当时社会的规则,也可以称之为法律和法规。

    可是,关于孔圣人言的解释权,永远掌握在读书人手中。

    这些人每天读圣贤书,动不动就寒窗苦读十余载,如此辛苦,为了什么?

    当然,这其中不乏一些有识之士,立志齐身修家治国平天下,可是,大多数人,或者说大多数平庸之辈,是没有这份远大抱负的,他们读书,只为了两个字,名和利!

    读书,只是他们追名逐利的工具,自然而然的,会将圣人所说过的话,以不同的方式解读出来。

    无论怎样解读,始终都遵循一个原则,那就是最大化争取自己的利益。

    就好比民国时期,为何那么多人天天怀念大清?

    难道只是思维保守吗?

    不!

    因为只有在大清,他们才拥有权力和地位,他们才能做人上人。

    他们拥护的其实不是什么大清,而是自己的利益!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