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38章 皇上你好吗 (第4/7页)
一上午,腰酸背疼,也就才批了不到一百本。 怀恩则卖力地将所有问安奏疏挑出来,大致有半数。 这样算下来,还有大约三百多本没有批。 看着依旧堆积如山的奏疏,朱祁镇心中暗暗盘算,这样下去不是个事啊! 想当初,朱元璋当皇帝的时候,每天三点多就得起来,洗漱吃饭后,开始早朝,下了朝,便开始批阅奏疏,处理各种事务。….特别是废除中书省之后,大明再无丞相,所有大小事务,都是皇帝一把抓。 据说老朱同志的勤奋程度,能卷死各种劳模,除了吃饭,就是工作,每天休息不到三个时辰。 试想一下,让你每天睡眠六个小时,其余时间都在加班,是什么样的感觉? 都说皇帝是大明最大的地主老财,可是,大家都还在睡觉,人家已经起床干活了。 大家都已经睡了,人家还在干活。 这种生活,怕是地主老财家的长工见了,都要自愧不如吧! 就连堪称铁人的永乐皇帝朱棣,都忍受不了这样加班,但是,废除中书省是老爹的意思,他又不敢恢复,再加上他还要忙着南征北战,不能真正意义上地总揽政事,于是,皇帝的秘书团——内阁应运而生。 相比于中书省所拥有决策权、议政权和行政权,内阁成立以后,只掌有议政权,而决策权仍牢牢把持在皇帝手中,行政权则分给六部,地方上分三司,分管司法、军事、行政,直接对六部负责。 在朱棣的构想中,内阁只是皇帝的私人秘书,不是权力机构。 可是,随着时间推移,到了仁宣时期,以三杨为首的阁臣均兼有尚书职位,虽然身居内阁,其头衔均以尚书为尊。 自此,内阁权力加重,逐渐受到重视。 到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