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31章 天涯海角 (第4/7页)
易懂的词句,无非是学而、仁政、礼仪等等,这些题目早已耳熟能详,只需在考试前准备几份范文,到时候默写出来,只要其文的主旨不要偏差太大,大致都能通过。” 朱祁镇明白了,因为科举的难度会逐级增加,因而,为了保留乡试、会试的难度,在院试、府试阶段的题目选择上,只能去挑选一些较为简单的,浅显的词句。 而这些内容,基本上都被人用烂了。….因此,考官只能重复使用,而作为考生,便可以针对性押题。 事实上,大明二百七十年的历史中,每四年一次科举,别说前面的院试、府试、乡试,就算是会试题目,到后来,都只能变着花的出。 比如说,有一年的会试题目,是“道不行乘”四字。 可是,这四个字根本就不是一句话,而是一个坑! 这种题目,就是典型的到了科举后期,实在找不到合适的题目,只能在文字里下挖坑。 坑到什么程度呢? 这句话出自《论语公治长篇》,全文是: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子路闻之喜。子曰,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 先不论这句话是什么意思,“道不行乘”四字,取自“道不行,乘桴浮于海”这句话,是硬生生拼凑成四个字,根本就没有具体含义。 然后让你以此为题,给我写一篇文章来,这文章还得符合规范,还得符合圣人的道理,对了,每一个格式,无论是破题,是承题,你还都得符合规范,一个字不能多,一个字不能少! 从这里,就反映出八股取士的劣势来了。 不但出题范围局限,还严格规定写作格式,越到后来越制约读书人的视野。 初期的时候,还看不出什么,但是随着时间推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