鬓边不是海棠红_分卷阅读105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105 (第3/4页)

个月来凡是涉及到商细蕊的报纸挑那褒奖的统统买来,亲自在后台一字一句朗声念给商细蕊听。商细蕊不像别的大红戏子,身边总有那么一两个帮闲的清客。他尽管很享受前呼后拥的感觉,离开戏院却不要有人跟在身边。一个小来就够使唤了。对于真正的贴近生活的朋友,他还是很挑剔的。平时商细蕊掐着点儿来戏院里唱戏督戏,唱完了就跟下班似的,急匆匆赶回家吃夜宵睡大觉,谁耽误他一刻他就要暴躁。顾经理很少有谄媚他的机会。今天开箱,商细蕊身为班主,要带领众人给祖师爷磕头,要亲自揭封存放行头的箱笼,要清点新购入的头面道具,所以起了个大早来盯场子,顾经理可算逮着人了。

    顾经理哇啦哇啦大喇叭一样念完一篇评论的文章,水云楼的众位戏子个个点头称赞,又追加了一番吹捧。商细蕊手里捧着一只茶壶,靠在沅兰的椅背上笑容可掬地听,一点儿也不掩饰自己的虚荣心,听着听着还不时地嘬上一口茶壶嘴儿,这做派越发的像那几个唱武生的粗汉子了,唱旦的没有这么糙的。

    由报纸上看来,戏曲真是最最雅俗共赏的东西。从文豪大儒到拉车的挑担的,商细蕊的票友遍布各个社会阶层。唱京戏的时候多去天桥的戏园子,劳苦人几毛钱买一张票消磨一晚上,跟着学了哼哼。有一次商细蕊坐着洋车,上坡的时候车夫为了鼓劲儿,嘶喊了一声商细蕊的武生戏——商细蕊是一耳朵就听出自己商派的味儿了,抿着嘴直笑,下车的时候特意多赏了五毛。这一出因为是昆曲,市井小民难学得像,但是特别投了文化人物的喜好,报纸上显得相对热闹一些。哪怕根本不会唱戏的文化人,下笔写来也是头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