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在唐人街_第264章 差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64章 差异 (第2/4页)

人,势必会影响社交圈子的扩大,在真正能够做到以无敌之势碾压旁人之前,都会是如此。

    去年在耶鲁大学的图书馆里,苏木曾看过一份有趣的论文,是公共关系学类型的论文,里面详尽阐述了美国人种关系的差异,作者是位华人,早已经从耶鲁毕业。

    有段内容苏木记得很清楚,上面写了:

    “犹太人和黑人因为历史原因,早已脱离自己的国家,甚至已经没有国家,更容易融入美国社会,亦或是欧洲各国,原因是他们不具备威胁性,一心向着美国。而曰本、华夏、苏联等国家的居民移民来美国,更容易让人联想到他们背后的国家,尤其是华夏和苏联,源自于社会制度的差异,让他们被众多美国人当成敌人对待。”

    这个观点可谓是一针见血,论文写于七十年代中期,刚好是北约和华约严重对峙的年代里,无论是华人,还是苏联人,来到欧美国家后都会被众多人敌视,想被接纳怎么可能?

    美国本就是个由各国移民组成的国家,有人背后站着这个国家的敌对势力,能被他们接受才有鬼。

    华人受到敌视的原因,远比人们想象中复杂,当年唐人街没少被调查是否存在间谍之类,重要科研部门也禁止他们工作,即使在里面工作,也会受到严密监视。

    要知道这个年代苏联依旧是苏联,尽管日子不好过,经济下滑、工业发展失衡,可只要总统身边还有那个手提核弹按钮,就依旧具备毁灭欧美重要城市的能力。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