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在人间的修士_第124章宋犁(下)(求票)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24章宋犁(下)(求票) (第2/5页)

用翻天覆地的变化也不为过。同时更是解决了百姓们以后的温饱问题。”

    看到李秀宁和李二对耕地增加一倍,而激动的模样,他的突然脑海里面冒出均田制和租庸调制来。

    因为唐朝初期,人口稀少,但是土地太多,朝廷为了发展农耕,于是采取了历史上从北魏留下的均田制和之后大唐的租庸调制。

    均田制,顾名思义,也就是土地平分,这是一种防止土地兼并的方法。

    大唐颁发的律法是,十八岁以上受口分田八十亩,永业田二十亩,口分田就是朝廷的土地,死後还田。朝廷依据授田纪录而向百姓徵收租庸调。不论贫富,一律缴纳定额的租庸调。

    只从初唐实行了均田制和租庸调制,才让大唐快速繁荣起来,迎来了贞观之治。

    接下来,别院了就是鸡飞狗跳,李秀宁通知木匠,工匠,铁匠,集中力量先打造一架新犁实验一番。

    李羽让小灵把宋犁的详细尺寸发给自己,李羽又把宋犁的各个部件的尺寸,让那些工匠加工成标准件后组装好就行了。

    二个时辰后,一架宋犁制作成功,李秀宁直接安排在别院外的田地开始试用新犁,她为了讨个吉利,特意在新犁上还绑上红绸子。

    又从别院里挑选了两头强壮的大黄牛用作实验新犁。

    当把新犁和牛套好,李秀宁让李二扶犁,李秀宁打算去牵牛,亲自参与新犁的实验。

    李羽看李秀宁要亲自牵牛,邹邹眉头,提醒了一句,道:“你小心点!其实牛是不用牵的。”

    李秀宁闻言,马上给了李羽一个白眼,道:“你一个书生,没有耕过地,不牵牛,牛在耕地的时候,犁过田地弯弯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