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十八章:街亭之地 (第4/5页)
就地取材!原因是一目了然的,行军打仗,携带兵器粮草就已经是很大的运输负担了,谁还会带着扎寨用的沉重木材到处走啊! 显然,街亭附近,不具备就地取材的基本条件,诸葛亮命令马谡当道扎寨,可他拿什么扎啊!马谡又不是神仙,吹口气,营寨就变出来了,在这无险可守的平坦大路上,没有营寨作为根据和倚靠,很难抵御魏军数倍于己的兵力,也只能上山扎营! 当然,马谡也可以选择派兵去更远的地方伐木,运来街亭扎寨,可当时的态势是,张郃的五万大军已经在快速赶来的路上,随时可能抵达,马谡又怎敢分兵去伐木?形势紧迫,时间上根本就来不及了! 因此,马谡违背了诸葛亮的帅令,看来也是无奈之举,他一个南方人,恐怕也是到了街亭,才发现这里的地理地貌,于防守极其不利!马谡当时,估计也是后悔得肠子都青了,自己干嘛脑袋削个尖地非要争当这项重任,根本就是无法完成的任务! 于是,马谡也只能临机应变,硬着头皮上山驻防,以图利用居高临下的优势,阻击或拖住魏军,以达到阻敌滞敌的目的,同时坚守街亭不失!不过,他却忽视了水源的问题,令自己陷入了绝境! 如此看来,街亭之败,似乎还真不能完全怪马谡,也不是诸葛亮用人不当的问题,而是以当时的态势来看,此败几乎难以避免! 如果诸葛亮第一次北伐,能投入更多兵力;如果曹魏的反应速度,没有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