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经天纬地_第十七章:出兵伐蜀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十七章:出兵伐蜀 (第2/4页)

,运往工地的粮草和材料,都被阻截在山外,由修陵的民夫们接手,再运进山里!他们给出的理由是,山路崎岖,不便车辆行走,必须人背马扛,这些民夫熟悉路径,就不劳运输队伍进山了!

    这个理由,听起来合理,背后却透着诡异!诸葛亮见多识广,当然知道,像这种选址在深山之中的大型陵墓,在动工之前,都是要先修一条进山的道路!

    为什么历来规模庞大的帝王陵墓,一修就要许多年,工程量那么浩大?就是因为光是修这条路,就十分费时费力!

    可奇怪的是,刘备修陵,却没有建筑这条路,只靠人背马扛进山,若说是为了节省开支,省却劳力,诸葛亮才不会信,因为这么做,显然更费劲!

    除了以上两个疑点外,最大的疑点,就是刘备指派了自己的亲信去修建陵墓,却压根没让诸葛亮来负责此事,只是让他提供粮草和相应的后勤保障支持,这就太奇怪了!

    在古代,有两件事对于帝王来说,是最为重视的,一个是大婚,一个是修墓!而负责这两项工作具体执行的大臣,非能力强,地位高者不能为之,同时对于臣子来说,若能承担如此大任,也是无上荣光!

    纵览荆州文武臣将,还有谁比诸葛亮更适合负责为刘备修建陵墓呢?可他却选择了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把诸葛亮排除在外,给出的理由是,相国(刘备被封为长沙王,设立国相一职,由诸葛亮担任)政务繁忙,不堪重负,只需保证后援即可!

    这个理由,勉强能说得过去,却瞒不过精明的诸葛亮!综合以上种种蛛丝马迹,诸葛亮判断,刘备在深山里,根本不是修陵,而是在暗中搞什么大动作!

    刘备虽然拒绝面见关羽张飞等人,但诸葛亮,一个月还是要见一次的!政务军事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