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经天纬地_第三章:兴修水利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章:兴修水利 (第2/4页)

,其实不怨天,不怪地,更不是官员不尽力,百姓不积极,主要责任就该刘纬来承担,他若早点来到实地看看,充分调研,谨慎入微,又岂能失败!

    不过,亡羊补牢,犹未为晚,既然已经付出了如此惨痛的代价,买了个深刻的教训,刘纬肯定不会再重蹈覆辙了!这些通过实地考察发现的问题,他必须着手解决才行,否则谈何继续推广种棉!

    从前的刘纬,主要活动于南方地区,无论益州还是荆州,都是水源充沛之所在,河流纵横,江湖遍地,而且一年当中,降水量颇丰,几乎从来没有体会过,缺水是什么样的滋味,甚至某些时候,还为水量太多,造成洪涝灾害而烦忧不已!

    可西北地区,就完全是两个概念了!这里干旱少雨,河流湖泊也十分稀少,单纯靠天吃饭,恐怕十年有八年都会欠收,甚至干旱成灾,造成百姓颗粒无收!

    因此,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刘纬也是痛下决心,不惜投入巨资,准备在西北地区开渠挖井,修建若干灌溉水利工程,让这里的百姓,摆脱靠天吃饭的命运,从而促进推广种棉这项国策的顺利实施!

    可这件事,说来容易,做起来就难了!且不论资金和人力,缺口都很大,就说时间吧,如此浩大工程,以古代落后的技术,得多久才能修成?

    著名的“郑国渠”,先后动用数十万民夫,修了十年,才终于完工;京杭大运河,更是集几代皇朝之力,才最终修成,前后历经千年有余!

    诚然,现在的刘纬,手下拥有一支远超这个时代的“基建狂魔”队伍,筑路修坝,开凿水渠,技术上是足够过硬的,可像这样迁延日久的大工程,其难度还是相当大!

    更重要的是,时间耽误不起啊!刘纬修建水利,是为了迅速推广种棉,若是工程耗时费日,五年十年无法完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