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经天纬地_第三十二章:彭羕献降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十二章:彭羕献降 (第3/4页)

了!

    刘纬不就是个典型的例子,因为父母双亡的打击,高考发挥失常,明明学习成绩够考上重点院校,最终却只能屈就于一所三本草鸡大学,如果没有这段穿越的神奇旅程,恐怕他这辈子,也没有施展才华的机会,而默默无闻了!

    现代中国,人口众多,每年参加高考的学子,数以百万计!因此,可能也不缺像刘纬这种,因某些客观因素,而没考上大学的人才,这就是一种拔高的方式,选的就是那些读书也好,能力也强的精英,至于浪费和埋没个把本来应该很有前途的人才,根本无所谓,因为中国最不缺的就是人!

    可在古代就不一样了,尤其汉末三国时代,人口基数急剧减少,平庸之人太多,而刘纬治国又需要大量人才,岂愿白白浪费?况且,招揽一批高分低能的书呆子,于治国也无益处!因此,他所创立的大学,虽然也要通过考试的方式选拔人才,却并不是唯一的手段!

    刘纬定下的原则是“才德兼备”,也就是说要考察的是学生们的综合素质!读书读的好,考试成绩名列前茅,却是个贪婪欲望之人,也绝对不能要,这种人将来要是做了官,也是个贪官!

    可是,品德的考察是个难点,因为它不像成绩那样数字化,标准界定,都很模糊,这个问题如何解决?其实也不难,汉代不是有察举制么,刘纬制定的选拔方式,就是考试制与察举制,双管齐下!

    这个方式,可以说是非常好的!察举制都已经执行了好几百年,如果一朝废除,完全改为考试,恐怕许多人也是难以适应!目前阶段,采用两者相结合的方式,择优录取,也算是个过渡,既能选出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也能让人们慢慢适应,可谓两全其美!

    不过,察举制也有弊端,这些考生平日里的德行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