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85章 十场完胜 (第6/7页)
的描述下过程与结果: 这场持续足足十天的深刻影响了整个大明的辩论大会,一共激辩了十个主题。 许家庄提供的五个辩题是:民生、生产力、公平、可持续性、民权(即百姓该享受什么权利,如生存权,免于恐惧权)。 儒门士子们提供的五个辩题是:人伦尊卑、忠孝、仁爱、法礼、良知正气。 围绕以上这十个辩题开展的十场辩论,每一场都争论的十分激烈,可谓面红耳赤,都绞尽脑汁、想尽一切办法的要把对方驳倒,如生死之争般,谁都承担不起输掉的后果。 最终结果却出乎许多人的意料。 许家庄十场全胜。 儒门正统十场全败,输得一塌湖涂! 话说这怎么可能? 即便在许家庄设置的五个议题之上,儒家不占优势,输了也就输了,勉强能够接受,怎么在儒门士子们设置的五个辩题之上,儒门正统也全部失败,一场都掰不回来。 到底是怎么回事,里面是不是存在什么猫腻? 其实猫腻肯定是有一些的,最主要原因,还是儒家那一套已经过时了,根不上时代发展了,甚至根本就不合理。 就以‘忠孝’这个辩题来说,孝顺确实是必要的,这是一种值得提倡的好品质,但太过了就不行了,尤其是守孝三年(一般守27个月),如果父亲死了守孝三年,母亲过世再守三年,加起来就得守孝54个月,而大明百姓的平均寿命就38岁多,至少十分之一的人生就这么荒废掉了。 再算算国家生产力方面的损失。 算算经济上的损失。 以及对子女后代的影响等。 守孝这种行为只能用毫无益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