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风雨大宋 第385节 (第7/10页)
其余大臣听了,都觉得万里调西域兵马过于荒唐,但又提不出反对的理由。现在有铁路,加上集中准备时间,一两个月也就到了。铁路的长途机动性,根本不是以前可比的。 杜中宵指着桌上的河北地图道:“防契丹来攻,河北路无非几个要地。最前线的,就是雄州、保州和定州三地,纵深则是真定府和瀛州。特别是雄州最当要路,契丹南下一马平川,最是要害。三军到河北路后,臣以为,应该由张岊一军驻雄州和保州,窦舜卿一军驻定州和真定府,而刘几一军,则到东边的瀛州去。瀛州为河间郡,是河北大城,可以在那里建一军校,由刘几兼掌,训先整训河北路的兵马。” 赵祯皱了皱眉头,凑上前去,看地图上的瀛州所在。现在两所军校,京城的军校整训京城禁军,武都军校整训陕西路和河东路禁军。本来朝廷布置,是整训完京城的禁军,就换河北路禁军回来。如果在河北路再设一军校,就地整训,加快了速度,不过效果也差了许多。 田况道:“如果在河北路设军校,则整训禁军的速度是快了,只怕效果不好。” 杜中宵道:“效果不好,也总是整训过了。以后在与契丹的战事中,看各人造化就是。以前我们总是以为,耶律洪基平定重元之后,怎么也要三五年的时间,才能够平定内部。现在看来,却是未必。契丹人的内战,打烂的是燕云地区,他们不管,还是能轻松派出数十万大军来。” 田况道:“没有燕云,这些契丹人的粮草从哪里来?” 杜中宵有些无奈:“契丹人未必想这个问题。对于他们来,把兵马集中起来,自去找衣食,也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河北路没有足够兵马,不能御敌于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