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开国篇_第259章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259章 (第3/3页)

扶了老人家:“怎么连您老都惊动了?”

    “那年老父母来,老朽八十八,来接是小老儿之幸……如今老父母走,小老儿九十八,还能相送,亦是老朽之幸……”

    耆老扶了老知州的胳膊道:“大人是积德之人,以后定会惠及子孙……祝老父母此去,山高水长,平平安安……”

    士绅百姓不知何时都跪下,齐声道:“祝老父母此去,山高水长,平平安安……”

    老知州,潸然泪下。

    第153章 和州之和

    阖城士绅百姓从州衙,送到城门口。

    从城门口,又送出去十里到长江渡口。

    目送老知州上船,船只渐行渐远,直至不见。

    士绅百姓,才扶老携幼回城。

    然后发现,城门不关了。

    大家惊讶一下,就撇开不去想了。

    嗯,不关才对,这才是和州。

    和气的和,日子恢复太平了。

    ……

    渡船上,老知州回到船舱,看着眼前五彩斑斓“万民伞”,心潮激荡。

    与那种整齐规整,都是绸带做的漂亮的“万民伞”不同。

    这个万民伞上边密密麻麻、重叠无数层的带子,五花八门。

    有簇新绸缎,有更精致的缂丝,更多的是布条,一指粗细、两尺多长,甚至还有些布条已经褪色,是两、三段短布条接起来的,夹杂在其中,并不显得突兀,反而十分和谐。

    几位耆老说了,这是和州士绅子弟,连夜走访城中各家各户,说了老知州要归乡,大家准备万民伞之事,无一户拒绝,都是出了布带。

    老知州摸着这布带接头,跟旁边长子唏嘘道:“为父游宦三十年,行迹四州,做了三地父母官,今日才见真正的万民伞是这等模样。”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