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从今天开始当戏骨 第213节 (第2/6页)
对戏,因为杰出的演员会契合剧本,给你情绪。 如同你在演一个被老板骂的实习生,杰出的演员能让你回想起来被老板支配的恐惧。 我获得戛纳影后的戏,男主角是休斯·马丁先生,我喜欢马丁先生对戏,因为马丁先生的杰出让我超越平日,我很遗憾马丁先生没获得那一届的戛纳影帝。] 外国人,特别是美利坚人写东西都有个坏习惯,就是絮絮叨叨很多,不切入正题。 如果是写工具书就更如此,二十万字的书,至少十二万字的水分。 [为什么我认为斯坦丁不具备复制性? 从花絮里看他记双方台词,计算对方台词说台词的速度,记住所有有交集的演员走位。 在我看来,它们是收不到对手契合情绪的笨方法。 耳聋很大程度让他无法接受。 那么为什么斯坦丁先生依旧能贡献出精彩的表演? 只有一种可能,他在心里将对手演员的戏也过了一遍,这解释了斯坦丁耳聋依旧可以教导旁人。 对于一个专业演员来说,戏中分心风险很大,多次分心还要保证角色的代入,我认识的演员无人能办到。] 不仅承认自己不如,还抬了黄白游一手! “费尔南达是金球奖和戛纳电影节影后吧?”、“原来这么难吗?看花絮感觉不到”、“如果把每场戏都模拟一遍那么工作量得有多大?我不相信,但又找不出其他解释”…… 戛纳影后费尔南达的加温之下,黄白游身上多了个“影帝中佼佼者”的标签。 标签在欧美人的心中,烙下浅浅的印子。 前面有讨论过,一个演员想在观众心里留下印象是很难的,作品和特殊个人风格缺一不可,更别提跨出海外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