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嫡长子_大明嫡长子 第277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大明嫡长子 第277节 (第2/8页)

接消灭了商屯。

    因为不再需要粮食了。边商只能‘商屯撤业’。

    商屯消失、军屯败坏,也没有人再给边疆地区输送粮食,朝廷每年拨的是军饷。所以西北是粮食输入越来越少,银子输入越来越多。

    这样一来米贱银贵的局面不再,而又回到了米贵银贱。

    边军生活成本的增加,导致朝廷的军事开支不断增加,与此同时边军的作战能力又不断下降。一旦遇到真正的军事危机,就不得不启用募兵制。

    募兵制又需要大笔的银两。这些大笔的银两只能是继续压迫百姓来获得。于是局势越来越坏,恶性循环就这么产生了。

    所以问题来了,这些财富去了哪里?

    商人?对,部分盐商通过官商结合获得了利益。

    官僚?不错,他们不断的盘剥、贪污,也肥了自己的腰包。

    勋贵、内臣?也对,这些人不断的通过向皇帝奏乞‘盐引’的方式来获利,而且商人中盐有数额限制,即不许过三千引,但是成化皇帝大笔一挥就给了万贵妃的兄弟万通淮盐五千引、赐给皇后母亲段氏两淮官盐两万引。

    弘治皇帝对待亲人也很好。从弘治五年起,他赐给歧王两淮余盐一万引、赐与益王两淮余盐一万引,弘治十二年赐泾王两淮余盐一万引、赐申王两淮盐一万引,以上这些费用是“助婚礼之费”。

    顺带一句,两淮盐引是食盐里面价格比较高的。所谓盐引壅滞,大部分是指两淮、两浙。像山东这些地方的盐场,是开中有余,甚至无商可中。

    然而即便两淮、两浙盐引如此壅滞,但是赏赐的还是这些。

    所以真正的利益获得者,也许不是叶淇。

    也许是被称为统治阶级的一群人。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