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八十三章 枯木怪石 (第5/6页)
按照自己那个时代,佳士得拍卖行的说法,民国北洋政府时期,两幅画同时出现在北京风雨楼,被大收藏家、军阀吴佩孚的秘书长白见福花巨资收藏。 之后,《枯木怪石图》流落到日本,一直未见消息。 现身后,很多人强烈质疑此画的真伪。 因为到目前为止,谁也拿不出充实证据来证明这幅画是苏轼本人的,在此画的收藏历史中,很多时期都处于空白。 收藏空白时期,这幅画去了哪里?被谁收藏了?证明人又是谁?等等,许多疑问目前都解不开。 说这幅画是真品的只是佳士得的一面之词。 “风雨楼的那两幅,我看过,我也知道是怎么回事。”罗一眼似乎没有把全部的话都说出来: “那两幅画,得其神,而未得其韵,所以,是赝品!” 孟绍原不懂书画,但总是听人说,画画,要画出神来。传神传神,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可是现在听罗一眼的话,怎么反而倒过来了?. 罗一眼死死盯着眼前的这幅画: “苏轼创造这幅作品的时候,受‘乌台诗案’牵连,在政治上郁郁不得志,为了抒发心中郁闷,他创作了此画。 画面内容相当简单,寥寥数笔勾勒出一颗枯枝老树和一块嶙峋怪石,恰如其胸中矛盾郁结的闷气。 观士人画,如阅天下马,取其意气,就是这个意思。你们来看,这幅画的怪石、古木并不是因物象形,也不是凭空臆造,而是苏轼借把熟悉的奇石、古木画在一起,更鲜明地表露了他当时耿耿不平的内心。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