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76章 老了 (第1/4页)
等了没多久,产量就出来了,湿粮亩产达到一千一百斤。 这个数字报出来,麦场全部村民一片欢腾。 这代表了什么?在没种水稻以前,秋季作物基本是玉米黄豆,因为没有化肥,全靠农家肥,黄豆亩产几十斤上百斤是常态,玉米虽说好些,但也不超过三百斤。 夏收小麦是用来交公粮的,玉米才黄豆这些作物才是农民的主食,这也是农民只能吃玉米黄豆的原因,那么点产量根本就不能保证村民的肚子。 所以农民冬天只能佐以红薯为生,到冬天很多人家每天只吃一顿饭,躺床上不敢动,动了就饿,就要多吃粮食。 水稻在村里今年算是计划外作物,不属于交公粮范围,所以这八百亩水稻的丰收,能实打实分到大家手上。 即使以每亩八百斤计算,也有六万四千斤稻谷,后湖村大概三百多人,每人能分到近二百斤稻谷,冬天能吃上大米这样的主粮,这还不是天大的好消息? 张学邦和公社领导很快走了,他们要去县里亲自向领导汇报胜利的好消息。 临走交代明天县领导可能要到村里来考察,让他们磨出二百斤稻谷明天给领导尝尝。 周金枝高兴地拉着张汉东去看打下来的水稻说:“汉东,咱们自己种的大米,以后你不会挨饿了。” 张庆海不知道从哪里钻出来打击她说:“你一个傻子每天才六个工分,这水稻能轮的到你分?” 接着他一副老会计的模样,滔滔不绝给周金枝科普算账,周金枝越听脸色越难看。 张汉东不耐烦地说:“嫌我妈挣得少,你呢,你一个大男人每天挣几个工分?” 这还是父子俩第一次正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