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四十四章 刘宏1 (第4/4页)
和七年(公元184年),黄巾起义爆发,中常侍吕强认为如果不解党锢,可能会逼迫党人与黄巾军勾结,灵帝这才宣布解除党锢。 灵帝执政早期,中常侍王甫、曹节深受刘宏信任,后来王甫被司隶校尉阳球害死,曹节逝世,张让和赵忠便成了灵帝宠信的宦官,灵帝甚至将二人比作自己的父母,可见对宦官的依赖。宦官们在雒阳修建的宅邸非常高大,有一次,灵帝到永安候台登高观看雒阳城。宦官们请中大人尚但进谏:“天子不适合登高,登高则百姓离散。”灵帝居然听信,便作罢。 光和元年(178年),灵帝在其母亲董太后和及常侍们的教唆下,又尝试卖官。朝廷公开宣布可花钱买到自关内侯以下至光禄勋下属虎贲、羽林等部门职位;卖官的规定是:地方官比朝官价格高一倍,县官则价格不一;官吏的升迁也必须按价纳钱。求官的人可以估价投标,出价最高的人就可中标上任。除固定的价格外,还根据求官人的身价和拥有的财产随时增减。一般来说,官位的标价是以官吏的年俸计算的,如年俸二千石的官位标价是二千万钱,年俸四百石的官位标价是四百万钱,也就是说官位的价格是官吏年收入的一万倍。段颎、张温等人虽然功劳很大,声望也很高,却也都是先交足了钱,才登上公位的。及至后来更变本加厉,以后官吏的调迁、晋升或新官上任都必须支付三分之一或四分之一的官位标价,也就是说,官员上任要先支付相当他25年以上的合法收入。许多官吏都因无法交纳如此高额的“做官费”而吓得弃官而走。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