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543章 祭杨无敌庙 (第3/4页)
解火铳。 萧峰作为皇后的亲侄子,自然也能接触到辽国的核心机密,斥候军和枢密院得出的结论是,火铳虽然强悍,但有一个致命弱点,怕水怕火。 尤其是火铳需要用火来点燃,只要沾了水,火铳就彻底废了,跟烧火棒一样, 火铳弹丸遇到火,很容易爆炸,会自伤自己人。 所以,辽国虽然认可火铳军战斗力强悍,但只要战术运用好,火铳军并不是不能战胜的。 但观今日之火铳,竟然不需要点火,也就是说,大宋已经解决了火铳的短板之一。 别小看解决的这个短板,在战场上,可能就会成为致胜的法宝之一。 就在萧峰还在研究火铳的时候,张唐卿拿起杨三青递来的毛笔,在杨无敌庙门前的影壁上,写下了《祭杨无敌庙诗二首》 “行祠寂寞寄关门,野草犹知避血痕。一败可怜非战罪,太刚嗟独畏人言。驰驱本为中原用,尝享能令异域尊,我欲比君周子隐,诛彤聊足慰忠魂。” “汉家飞将领熊罴,死战燕山护我师。威信仇方名不灭,至今奚虏奉遗祠。” 这两首词,一首诗苏辙的,一首诗苏颂的,这两个人都在出使辽国时,到杨无敌庙祭奠杨业,也都留下了诗词。 萧炎让有点微微的不快,因为张唐卿的最后一句奚虏奉遗祠,虏这个字,有点骂契丹人是鞑虏的意思。 不过,萧炎让选择了隐忍,不能因小失大。 接着,捧日军将士人人进入正殿,为杨太尉上了一炷香。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