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文魁_第466章 旱情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466章 旱情 (第1/4页)

    这次旱灾,遭灾最厉害的地方在河间府真定府一线向北。

    河间府真定府一线以南,虽然也是大旱,但不至于连河水都干涸了。

    一路上,张唐卿见当地官府已经开始组织百姓自救。

    大名府,是河北东路的路治所在地。

    河北东路和河北西路一样,没有设置经略安抚使,自从宋守约调到开封三衙任职以后,河北西路也不再设置经略安抚使,两路一样,都以转运使为最高长官。

    如今,河北东路的转运使叫刘涣,以父亲刘文质恩荫入仕。

    天圣三年时,刘涣上奏本,请刘娥还政于赵祯,被贬为河北东路转运使。

    一进入大名府,张唐卿发现了一个很奇怪的现象。

    衡漳河贯穿大名府,一直滋养着大名府两岸的百姓。

    虽然大名府的旱灾不严重,可衡漳河水流极小,百姓拿着瓶瓶罐罐,一点一点的打水,浇灌已经快要枯萎的庄稼。

    这些都是徒劳的,干涸的土地,需要吞噬大量的水才能喝饱,一木桶水,也就够浇灌两棵庄稼。等浇完了一遍,前面浇灌的庄稼又要浇灌,如此反复,无穷无尽。

    大名府虽然也受了旱灾,但不至于连衡漳河都断流了吧?

    如果衡漳河都断流了,意味着河北东路受灾情况比自己想象中要严重很多。

    地头,十几个人正围在一起窃窃私语。

    钱乙说道:“他们正在挖井,咱过去看看。”

    张唐卿搀扶着钱乙向前走去,听到村民们正在窃窃私语。

    “这可如何是好啊?要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