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480章 狗一定吃屎 (第4/4页)
绪的堂弟?” “是。” “西京道留守是何人?” “耶律不获,乃是辽皇和耶律哥令的亲叔叔。” “本官记得,辽皇该开始夏捺钵了吧?” 辽国建立后,政体发生过一次非常大的变化。 刚开始,辽国实行南北院制度,就是咱们知道的南院大王和北院大王,南院大王治理燕云十六州的汉人,采用汉律,北院大王治理契丹族的部落。 后来,辽世宗撤销南北两院,实行南北枢密院制度,实行了不长时间,南北枢密院合并成如今的枢密院,形成了完整的中央集权制度。 但为了保持契丹族的骑射善战传统的经济生活,仍然过着“转徙随时,车马为家”的生活, 《辽史》中记载的“辽国尽有大漠,浸包长城之境,因宜为治,秋冬违寒,春夏避暑,随水草就畋渔,岁以为常”,四时各有行在之所。 在这种特殊经济、政治、文化背景下,在契丹的管理体制上,逐渐形成了一套县有鲜明游牧契丹民族独特特点的四时捺钵制度。 契丹皇帝四时巡行的宫帐(也称牙帐),即春捺钵、夏捺钵、秋捺钵、冬捺钵。 也就是说,耶律隆绪不常在中京和上京,而是四时巡游,过着“居无定所”的制度。 按照时间分析,天气开始转热,耶律隆绪应该去北边避暑了吧? 只要确定耶律隆绪去了北边,也就意味着辽国的三万禁军—大帐皮室军也离开了南京道。 辽国的军队制度和西夏有点像,分为禁军、部族军、汉军和属国军。骑驴的大宋文魁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