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四十四节 双料诺奖的麻烦 (第3/5页)
步,细心展我们的实业,总有一天我们会站起来的。这个问题也有些政治化了,就到这里为止。” “那您既然持实业救国的理念,请问在您的治下,云南的施政有什么方向。” “我想交通必须先行,所以我将改善云南的交通,修建一个覆盖全省的铁路网。还要鼓励实业,尤其是工业。我希望五到十年时间,可以在云南实现工业化。” 提到建设,赵泽勇则是很有话说,而且说的都是肺腑之言。 这时候又一个记者抢过话头道:“我想问问您,通过您两次获得诺贝尔奖,这是不是说明,民国后我国的科技取得了极大的提高,已经接近和赶上了世界前沿呢。” 终于问道了诺贝尔奖这个正题。 赵泽勇认真想了想道:“这并不能联系到一起,诺贝尔奖和一个国家的科技水平并不能相提并论,本人侥幸获奖只能说是一个个案。” 记者得到了满意的结果,赵泽勇借口繁忙结束了这次突如其来的采访。 赵泽勇还有很多事情,并没有把这次采访太当回事,可没想到却给自己带来了意想不到的麻烦。 当这些记者回到报社后,开始撰写稿子,他们还真是什么都敢写,怎么扭曲就怎么写,怎么能吸引眼球就怎么写,怎么拉仇恨就怎么写,反正是就是以偏概全,断章取义,各种秋笔法都用上了。 上海某报报道:“云南省长、诺贝尔奖科学家赵泽勇先生表示,五年时间完成云南的工业化,实业救国,先实业救省。” 天津某报道:“工业强省意yu何为,云南军阀已经出手。” 广州某报道:“实业救国,白ri迷梦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