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末我为王_第349章 太下作了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49章 太下作了 (第7/9页)

。——败军之师,如何足以言勇?

    与此同时,李渊亲自率领的叛军主力经过几次试探性进攻后,也确认了屈突通死守的蒲坂城不是那么容易拿下,但李渊并没有象王长谐一样傻乎乎的拿人命到城下填,而是在宝贝儿子李二的建议下咬牙做出决定,仅留下部分偏师由部将吕绍宗率领,驻扎河东牵制屈突通,亲自率领主力大军在九月初八这天西渡黄河,孤注一掷杀进关中,并于同一天进驻隋炀帝的长春行宫,自封太尉,增设属官。

    没有取下潼关,没有干掉屈突通,直接就渡过黄河,李渊这么做当然十分冒险,但是李渊已经别无选择,一路招降纳叛下来,李渊叛军的兵力总规模虽然已经壮大了十五万人以上,但这些士兵却大部分和当年杨玄感麾下的士兵一样,都是典型的乌合之众,一路势如破竹的打下去,乌合之众倒是有可能越打越有经验,越打越有信心,成为真正的精兵,但如果战事接连不利,士气沮丧,军心离散,被陈丧良一个冲锋就打得土崩瓦解都有可能,所以李渊别无选择,只能是往隋军空虚的关中进兵,用更多的胜利鼓舞军心士气。

    孤注一掷的过了黄河,李渊再次对潼关战场做出调整,派出长子李建成前往潼关战场接管全军,主持攻城大事,同时打开永丰仓赈济百姓,收买关中民心,也乘机组织民夫运送军粮,以供叛军主力攻打大兴所用——这也是最关键的一点,关中虽然秋收不久,民间藏粮颇丰,但李渊叛军如果敢从民间抢一颗粮食,关中人心马上就能离散!

    也是凑巧,李建成快马赶到潼关战场的同时,李秀宁与胡贼何潘仁率领的三万叛军也依令来到了永丰仓,与李渊叛军会师一处,叛军上下大喜,实力再为暴涨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