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末我为王_第281章 四大留守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81章 四大留守 (第4/9页)

守东都,最是合适不过。”关陇门阀的官员都跟着萧国舅这么说。

    “陛下,元太府虽然也合适担任此职,但是他从来没有军务经验,东都地处天下腹心,抵御外寇,平定叛乱,大都是由东都出兵,元太府若是留守东都,只恐军务有所欠缺。段大夫则不同,他曾经追随陛下亲征吐谷浑,也曾经留守涿郡主持平叛大事,正是最合适的东都留守人选。”

    朝廷上的新兴权贵抓住元文都没有军功的弱点大做文章,力推有一些军事经验的段达留守东都,关陇代表则立即反唇相讥,指出段达的所谓战功都水分十足,不是跟在隋炀帝的屁股背后拣便宜,就是靠杨善会和郭绚等地方官员统兵作战,躲在后方白拣战功,事实上军事政治无一所长,惹得新兴权贵马上又指出元文都干脆连调兵遣将都不会,碰上军机大事恐怕连派遣什么将领统兵作战都不知道。而与此同时,其他一些资历足够的文武官员也在同党亲戚的支持下,逐渐开始加入角逐,把本来就够浑的水搅得更浑浊。

    和房玄龄的分析一样,隋炀帝在这件大事上也有一些举棋不定,虽然元文都和段达都是隋炀帝的考虑对象,但多少有些识人之能的隋炀帝却非常清楚,元文都没有军事经验这一点,确实是他的巨大弱点,同时元文都的家族背景也有一些让隋炀帝忌惮;而段达则完全吃亏在表现太差,几次胜仗确实靠得力部下一手获取,自己统兵作战却乏善可陈,在起义军面前吃过不少败仗,被义军戏称为段姥姥,性格也有一些软弱,远不如樊子盖那么敢做敢当,所以段达就算曾经是隋炀帝的王府旧吏,还算有点识人之明的隋炀帝对他也是不够放心。

    至于为什么要说隋炀帝有些识人之明呢?朋友们只要稍微留心一下就可以发现,隋炀帝当政后,他的朝中绝对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