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42章 欺软怕硬 (第3/8页)
狈不堪,不得不放过彭孝才回师来找张大虎算帐。 南面的汝阴这边,靠着作死能手隋炀帝的帮忙,原先的汝阴小贼头王二黑乘机大肆招募流亡的百姓士兵,通过不断吸收流民逃兵壮大队伍,俨然已经成了气候,好在王二黑也知道陈应良难惹,没敢越过将军岭来给陈应良添麻烦,选择了南下袭扰颖上、下蔡等相对富庶之地,汝阴太守傅永亲自率军镇压,又两度打败王二黑,却因为兵力不足,始终没能剿灭这个贼头,同时最北面的颖阳一带又冒出了一个叫房宪伯的贼头,与王二黑南北呼应,联手作乱,把汝阴五县搅得是天翻地覆,鸡犬不宁。 北面的情况同样糟糕,梁郡北部一下子冒出了王当仁、周文举和李公逸等好几个贼头,历史上大名鼎鼎的王伯当也在与梁郡接壤的济阳县境内喊出了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好在他们举旗造反的位置都是在梁郡与济阴郡的接壤地带,距离谯郡比较远,一时半会还威胁不到谯郡安全。——顺便说一句,现在的梁郡通守不是别人,恰好就是与陈应良有过几面之缘的前国子监祭酒、杨玉环的曾祖父杨汪。 正西方向的淮阳郡情况较好,但也好不到那里,同样因为隋炀帝强行发起三征高句丽的战事,境内同样是民变四起,叛乱不绝,听说还有人杀死了押解民夫北上辽东的官差,裹挟了两百多名民夫举旗造反,罪行相当恶劣。不过好在这些民变和起义的规模都不够大,也暂时还威胁不到谯郡的安全。 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中,谯郡七县再是做到独善其身,身为谯郡通守的陈应良还是难免为之忧心忡忡,担心这些变民流寇迟早会流窜到谯郡境内为祸,以此不断派人侦察周边动静,时刻防范一切有可能向谯郡流窜的流贼队伍,以免出现疏忽,毁了自己来之不易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