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幸臣 第112节 (第5/9页)
,其中共收银两总量,三年后当兑付多少,五年后兑付多少,十年后兑付多少均已有细数附在折子后。尚书可命人验算无误,总量均控制有量,且确保有百分之三十的周转金不可动用……” “而这另外一张折子,则是此次我们接到的订单总额,一年利润与债券发行量是吻合的。” “再有一张为兴办学堂、机器厂、船坞所需的成本,同样按年计划,每年支出成本亦已开列在上,皆与债券对得上,如此收支和利润都能达到平衡。” 罗恒睿捋了胡须,听他侃侃而谈,颇为满意,向谢翊拱手禀报道:“此折后的三表,老臣收了抄本后,命人核算过,基本无误,许世子这折子,是用了心的,并非空中楼阁,老臣问完了。” 谢翊微一点头。 礼部尚书王秀吉迫不及待道:“昔日楚考烈王借债兴师讨秦。债台高筑无以偿还,失信于民。许大人行这公债之道,劳民伤财,且风险极大,自古并未有明君能臣行过此道,还请陛下慎行。” 许莼不假思索回道:“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苟可以彊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 诸位大臣看他信口便引了商君之言语,不由都微微侧目,毕竟商君这人的结局可不怎么好,这人若是自比商君,未免有些太过不祥。 王秀吉却道:“如今天下太平,战事方平,民间正需休养生息,合该刀枪入库,马放南山。现如今耗费如此巨额银两,且还取之于民,用来造炮制船,兴军备武,实在可惜!不若用在民生赈灾,教化民众之上,方显今上之仁德。” 许莼面带笑容:“王尚书以为天下太平了?北方鞑子为中原宿敌,腹心之疾,生死大敌尚存;海外诸夷、倭寇等却早已恃其坚船利炮,横行海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