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梦追惊局_分卷阅读82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82 (第2/4页)

   冷佩玖自知反对无效,不如乖顺点。

    “好,军长。”

    这一天,很快就来了。

    要说“吃茶”,可以先讲讲这“茶”。

    茶,自是中国产品。早采为茶,晚采为茗。自古嗜茶者众多,晋代为茶馆酒楼的极盛时期。据说,世界越乱,经济越糟,茶馆的生意反而越好。

    大抵是因为茶钱便宜,不需多花费便能在茶楼落座半日之久。以茶会友,发牢sao,消磨时间,真真是个好去处。

    而在上海,民国时期的上海,情形却似乎有些不同。虽茶楼众多,如清莲阁、一乐天、仝羽春等。在水陆码头、交通要道也有许多人口密匝匝的茶楼。

    这里人水马龙,五方杂处。顾客除去既有钱又有闲的中产居民,除去一年到头扎茶楼里的老茶客,其他大多数人,都是去茶楼解决是非的。

    什么事非?

    古往今来,无论中外,是是非非,不出这几种。其一,文讲武讲,吃讲茶,公断是非、恩恩怨怨。其二,私奔而走,拐带商量,女人跟着男人跑了,大多在这儿汇头。

    其三,不算是非的是非——好事者,无聊者,冲着打发时间,要么看热闹,要么聊八卦。甭提多无趣了。

    在当时,上海的茶楼有一大半专为这几类人营业。没有他们的支持,大抵也是开不下去的。而城隍庙里那几家,或者是生活区、菜市场附近的一些小茶馆,这些地方才是正儿八经的茶水店。

    你一进去,气氛挺好。谈天说地的,闭目养神的,手拿看报的,五花八门,济济一堂。

    上海茶文化发展到一个顶峰,与全国青黄不接的经济、四分五裂的国情来看,当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